jdl008

电影小投资高票房(小众电影投资)

jdl008 投资学堂 2024-10-14 29浏览 0

文丨南如珉 朴芳

来源丨犀牛娱乐(ID:piaofangtoushijing)

又有小成本电影逆袭了,这次是《七十七天》。奇怪,为什么要说“又”,因为今年有着太多的“又”,同时,相信未来会更多的“又”。

大家印象当中的第一次小成本逆袭,应该是2006年的宁浩电影《疯狂的石头》,以300万成本拿到2600万票房,成为至今依然传为佳话的往事。近年来看,《我的少女时代》、《驴得水》、《百鸟朝凤》都是非常经典的以小博大案例。但从往年整个大环境上来看,这毕竟是小概率事件。

可是今年,接二连三的以小博大影片出现,这并不是偶然事件。这几年观众跟随票房的暴涨,也经历了漫长的成长期,如今能够更多接受看似受众狭窄的小成本电影。

垂直领域的细分小众内容能不能爆?答案是能,而且这个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。

电影小投资高票房(小众电影投资)

如果再把目光扩大到今年整个泛娱乐内容产业,同样亦也是如此。聚焦嘻哈人群的综艺《中国有嘻哈》,主打犯罪类型的网络剧集《白夜追凶》,反腐题材的电视剧《人民的名义》都是相继突破圈层桎梏,继而向大众扩散。

洞察受众、在垂直领域深耕,把内容做到极致,这是我们之前总结的很多小众内容脱颖而出的法宝。这也正是所谓小切口、大爆款的力量。

品质永远是逆袭的前提

往年的内地电影,但凡请一个一二线明星,影片总成本肯定得2000万起步,宣发费和新媒体版权抵消的话,意味着要卖到6000万以上才能回本。

如果不请明星,成本控制在1000万左右,虽然回本的压力较小,但反而风险更大,因为更是无牌可打,连排片都没有保障。请不请明星,都是非常纠结和困难的局面。

从今年的情况来看,内容在影响票房市场的维度的占比上进一步增加,宣发、卡司等外部因素持续下降,这便给小成本电影一个生存的机会,只要质量足够好,就存在理论上的机会。

从最终成绩上也证明了这一点,列表中的电影成本基本都控制在1000万以内,但均有非常不错的市场成绩,观众的理性和成长功不可没。

另外明显感觉到,今年观众在走进影院选择电影时,更加注重口碑,尤其是线下口碑的作用,从《冈仁波齐》到现在的《七十七天》,放到三年前,是根本无法突破1000万票房的,院线不会给它们机会,观众也不具备消费这类影片的能力和审美。反观今年有着大明星、优质IP、强大宣发的影片,太多连宣发费都收不回的现象。

因此,一切还得由质量作为前提,不限于小成本,一切电影的大卖,首要前提就是质量好。观众看完电影之后会说什么,他说的话会怎样影响周围的朋友,这是影响一部电影后劲走势的重中之重,显然,如今观众的包容性,已经不会再因为它们是小成本,不会再因为缺乏娱乐性而放弃,只要精准的符合特定人群的口味,便有逆袭的可能。

电影小投资高票房(小众电影投资)

类型是劣势,也是优势

评估分析一部电影的票房,最重要的有两点,首先要评估它的首日票房,然后是评估它遇到新片的剩余票房,前者由影片类型、卡司号召力、IP级别、宣发等多个维度组成。

后者由影片质量、新片对老片类型上的冲击等组成。作为小成本电影来说,完全不具备前者决定首日票房的维度,但它后者有着非常强大的维度。

拿新片《七十七天》来说,如此小众的类型给它带来了极低的首日票房,但随着上映,随着口碑的扩散,走出非常惊人的曲线。到了次周开始展现它强大的逆跌能力。

虽然排片空间一直不大,但却没有任何一个受众层面的竞争者。类型既让它在开画方面受到巨大影响,又让它没有敌人。这便是类型对于一部影片市场的重要意义。

在11月10日《东方快车谋杀案》、《狂兽》、《烽火芳菲》、《天生不对》等新片的冲击下,跟《七十七天》同时上映的其他电影均遭遇重创,但新片并未冲击到《七十七天》,类型是它对抗新片的保护伞。因为它受众稳定,一直保持不错的上座率。《七十七天》借此可以高枕无忧,完全不用担心观众会被其他影片抢走。

一个类型对应一部分受众,《七十七天》会有源源不断的稳定受众,这并不会受到新片的冲击、受到排片空间的挤压而发生变化,只要有观众看,影院就会一直排下去。

在优秀质量和类型抗压的双重保护下,《七十七天》顺利走出长线,再度成为小成本逆袭的典范,这也是所有小成本电影成功的秘诀。

小成本逆袭会越来越多

已经有无数的事实,证明了没有卡司依然能够赚钱,没有IP依然可以赚钱,小成本也依旧可以赚钱。

并不是每部电影都能请到大咖,能有大IP加持,如果没有这些,只是输在起跑线上,但未必输在终点线上。电影终究卖的还是故事,故事之外,都是附属品,切不可本末倒置。

小成本电影会是请不到大咖、买不起大IP的一种选择,或许反而会在其他维度更下功夫。从《二十二》、《冈仁波齐》到《七十七天》,它们都回归到电影本身,完全靠着观众一波波的口碑来实现逆天改命。市场化这么多年,观众渴望看到类型化,渴望看到更多元的类型,不管它投资100万还是3亿。

过去,我们从业者关心的维度,并不是观众关心的维度,甚至完全相反,比如启用某些明星,看似会引起话题、增加流量。但基于观众角度,会更理性的选择,这个明星反而会成为观众走进影院的门槛。

从大的背景看,这也是整个消费市场的升级,过去一些乏人问津的小众内容如今越来越具备强大的力量。这是观众成长的信号,这简直比数字上的增长更令人兴奋。

-完-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B5编程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继续浏览有关 电影小投资高票房 的文章